此電影總整理片單初衷為作者觀賞眾多電影後的個人心得紀錄
當中踩了很多地雷浪費了人生無數個兩小時與電影票錢,也發掘了很多值得推薦的好電影,雖說每部電影都是每個團隊用心打造的心血,然而就像一道道食物一樣……有些人喜歡,有些人淺嚐一口便吐出來,有些人覺得口味偏辣偏鹹…等等,一定會產生每個人喜好的推薦分數,因此作者不斷整理、更新此片單,希望與一樣愛看電影、對電影有熱情的同好分享
★ 為個人喜好推薦程度,不直接代表作品本身的價值高低與好壞
此電影總整理片單初衷為作者觀賞眾多電影後的個人心得紀錄
當中踩了很多地雷浪費了人生無數個兩小時與電影票錢,也發掘了很多值得推薦的好電影,雖說每部電影都是每個團隊用心打造的心血,然而就像一道道食物一樣……有些人喜歡,有些人淺嚐一口便吐出來,有些人覺得口味偏辣偏鹹…等等,一定會產生每個人喜好的推薦分數,因此作者不斷整理、更新此片單,希望與一樣愛看電影、對電影有熱情的同好分享
★ 為個人喜好推薦程度,不直接代表作品本身的價值高低與好壞
韓風堂 手作韓食
這部電影不可否認的是公關行銷做得很好,一個家庭故事小品可以因為得獎透過廣告宣傳成為熱門大片,撇開備受爭議的爸爸出軌劇情,大部分是女演員們對自己生活的糾結……元配糾結在到底要不要原諒這個負心漢,儘管心裡明明還是很愛他;大姊糾結在自己放蕩不羈的個性,明明是一隻喜歡享受曠野的老鷹,卻要被眾多壓力束縛在小鳥籠裡;二姊糾結在自己成長過程中被施加的壓力,一樣想繼續框架到下一代身上……等,身邊許多人看完的感想是劇情過於平淡,無法被打動;但也有人覺得情緒很飽滿,自己哭不停為什麼旁人很像在看自己笑話?這一切可能取決於大家成長背景不一樣,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無法獲得共鳴,並不一定就是我們有問題,或許是我們的人生過得很平順幸福,對劇中主角的坎坷無法感同身受;又或許是需要人生的歷練讓時間來將故事發酵出味道而已。
整部戲令我最印象深刻的片段莫過於頭尾互相呼應的主題曲《孤味》,阿嬤在計程車上點一首來幽幽地哼唱,沿途彷彿在向世界訴說他一生的故事「青春的味酸甘甜,好聽的歌免歌詞……」就如歌詞裡寫到的,阿嬤隨口哼唱出來的一字一句都不是歌詞──是他對於人生體悟的親身感慨,他不只是在唱一首歌,更是在一首歌裡把他的人生說完,聽這首歌如同重看了一遍電影,尤其電影尾段突然出現與阿公的合唱,更是畫龍點睛地象徵阿嬤已徹底地放下過去,圓滿了某種缺憾。起初片頭對這首歌還沒有共鳴的觀眾,在看完他的人生故事後,片尾彷彿也聽懂了這首歌裡的情感。
歌曲末不斷重複播放的「清風目屎珠淚滴,花開花謝攏有味……」層層堆疊上去的情感更是對比開頭的「青春的味酸甘甜」,人生不就是充滿了各種味道?花開花謝都有它的「味」……年輕時青春的味道酸甜可人,年老時對於萬物花開花謝彷彿也都能品嘗到箇中滋味,整部戲的靈魂即是「味」這個字眼,世間萬物皆有它的韻味,小時候聞不慣的味道,長大後突然都明白了它的道理,原來很多美食都是愈臭愈香,就像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很多人甚至連我自己在看第一遍時也都聞不到箇中滋味,恍然發現電影竟然就這樣結束了?「看不太懂…」是身邊大多數人的評價,然而看不懂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認真看,只是這件事現在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而已,有時候是需要歲月的積累,耐心等待時間的發酵,回過頭再來看,「孤單的味道」會更濃!
壹、前言:課堂外更重要的人生課題
脫離學生時代已久,不禁懷念充滿書香氣息、令人收獲新知識的課堂,而《21世紀的21堂課》一見到書名,便滿足了我內心對吸收知識的渴望,翻開這本書彷彿就像踏上書香郵輪,開啟一趟豪華知識之旅,過程中的美景是一堂堂豐富有趣的課,遊完這趟旅程便能發現許多過去未曾推理的人生公式。
比起教科書上的專業知識,課堂外還有許多無法分門別類的人生道理,人生的學問無窮無盡,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做人的道理,是必須倚靠我們雙腳去走過、或親身體驗過才能獲得的感悟。過去,老賢者是智慧的象徵,一位村莊部落的長老有如百科全書,聽從他們的建議等同諮詢現代社會的Google小姐。然而,現代社會變化萬千,老智者已被大數據的巨浪吞噬,新興社會帶來各種過去未曾想像的複雜難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反撲、生物科技先進的複製羊複製人、自動駕駛車面臨該撞上誰的「電車難題」……等,這些議題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進步也接踵而來。
壹、前言:用跳躍性的思考取代人云亦云
甫一見到書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便讓我對這個題目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更接著引發一連串的腦力激盪:當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群眾是否開始爭先恐後地想盡各種方法,來採取更高一層的水果呢?可能拿梯子爬得更高;可能合作採啦啦隊式地往上抓取;又或者想出更奇特的方法如搖晃整棵樹木讓果實自行掉下來……等。
沒錯,本書作者的核心理念正是在啟發讀者能有更多不同面向且更深層的仔細思考,對於台灣如今面臨的許多問題與瓶頸,提出一些與眾不同、跳躍性的反思,這或許與現今台灣大部分民眾及社群媒體上主流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但作者卻能看到一些別人未注意到的盲點,跳脫框架勇敢提出一些常人沒想過的問題,儘管會被他人當作異類在故作驚人之語,然我卻非常認同作者堅持不盲從的精神與獨立思考的初衷。
有一個年輕人在沙漠行走了好幾天,途中遇到了暴風沙。一陣狂沙吹過之後,他已認不得正確的方向。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
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裡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台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
他頹然坐地,此時,看見抽水機旁有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一瓶水,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
但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
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裡,果然裝滿了水!
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
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裡的水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
如果照紙條上面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復返,那他就會渴死在這個地方-------到底要不要冒險呢?
最後,他還是決定把瓶子裡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裡,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
他將水喝足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面,再加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
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結語:
有捨才有得,人生的旅途上會面臨許多抉擇的時刻。
故事中年輕人在緊要關頭的選擇屬於勇敢派,事後諸葛,這個決定的確更完美。
這部片其實前半段整體來說氣氛很沉悶,他的劇情主軸一直在跳躍,一下在呈現主角的糜爛 、一下又馬上跳回過去的回憶,對比出男主角其實原本也很活潑,會跟小孩玩、跟老婆打鬧 ;一下又把劇情主軸帶到哥哥過世,和姪子的相處上。
剪接的手法也很跳躍,用倒敘法想讓觀眾最後才知道男主角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所以在最印象深刻那幕:男主角家發生大火,一切絕望在那場無情之火前……我還真的不知道男主角為什麼這麼冷冷的……為什麼他的個性這麼無聊……他姪子都有好幾個女朋友,非常享受人生了,他應該也要被刺激,如果有女人誘惑他,劇情應該是男主角怎麼接這個球 !
但其實愈到後面……劇情張力慢慢呈現,會愈來愈被吸引聚焦,看著時間快到Ending了,心裡一直緊張期待男主角Lee會做出什麼突破,但就如Lee與前妻在路上巧遇那段所說 :「There's nothing here. 我的心裡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這段兩人坦承心意是整部張力最大的part,兩個人的演技都非常好 ! 直到這段我才發現俏麗短髮的Randi也很漂亮 ! 前妻Randi也該得奧斯卡獎的 ! 她的自責與對Lee的抱歉,在那part非常的聚焦有感染力,我一直暗暗期待Lee是否能接受Randi的邀約,在重續前緣之類的,但得到的卻是Lee已經被掏空,什麼都沒有了的回應...
描述一對外籍移工,從緬甸到異鄉泰國打拼的心路歷程。
主要主角是女生吳可熙,柯震東戲分少到反而有點像是男配角了,不過男帥女美,柯震東不得不說:「演技有扳回他的負面形象」!
我個人覺得整部最大的亮點就是:柯震東!他的演技救了後半段節奏漸趨平緩的劇本,甚至「完美並不美」整個結局,這個結局或許會有些爭議,但對我個人來說再完美不過了。
我很喜歡這個淒美的Ending,當下看到十分震驚,心情許久無法平靜,但後來才發現這個後勁實在很強!就因為這樣的編排,才會讓觀眾更加去反覆省思,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會讓原本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演變成這樣的發展?是兩人逐漸形同陌路;或是女主角糟蹋了自己的身體,不尊重兩個人的感情;又或者是男主角控制慾太強,心機太重隱藏著可怕的性格?